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区别在于水系是指河道的结构,而水文特征指的是河水的特征。简单理解就是:
水系特征是河流的“样子”,多长(流程),多宽(流域面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流向),直的还是弯的(河道弯曲状况)等等。
水文特征是水文站所测得的河水的一系列指标,如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位、水能、流速、透明度等。
1
水文特征
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
1
流量
描述词语:大小,季节变化大小。
影响因素:①流域内的气候类型(降水量和蒸发量);②河流的补给类型;③水系状况(流域面积、干流长度、支流多少等);④土壤类型(地表覆盖物质);⑤植被覆盖情况;⑥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造草——改造下垫面性质、取用水等)。
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小。流域面积大,流量一般较大。流程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流量一般较大。
2
水位
描述词语:高低,季节变化大小。
影响因素:①河流补给类型;②流域内的气候类型;③下垫面性质(植被、土壤);④湖沼调节;⑤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种草—改造下垫面性质)。
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参考流量。
3
含沙量
描述词语:大小。
影响因素:①流域内的气候类型——降水强度(流量);②地形起伏(流速);③流域内土质松紧;④植被覆盖率;⑤人类活动。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的区域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影响地表植被覆盖情况而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总之,我国南方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大;东北(除辽河流域外)河流含沙量都较小。
4
汛期
描述词语:汛期在什么季节,汛期长短。
影响因素:①河流补给类型;②流域内的气候类型。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直接由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雨季出现的时间和长短决定;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流河则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时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河流都有夏汛,东北的河流除有夏汛外,还有春汛;西北河流有夏汛。另外有些河流有凌汛现象。流域内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我国南方地区河流的汛期长,北方地区比较短。
5
结冰期
描述词语:有无。
影响因素:①流域内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②流速和流量;③河水深浅、风力。
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0℃以上无结冰期。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没有结冰期。
6
水能
描述词语:丰富或贫乏。
影响因素: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
地形起伏越大,落差越大,水能越丰富;降水越多,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水量越大,水能越丰富。因此,河流中上游一般以开发水能为主。
7
航运价值
描述词语:大小。
影响因素: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③结冰期。
地形平坦,流量丰富河流航运价值大。同时需考虑河流有无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大小能否保证四季通航。
2
水系特征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1
流向
描述词语:某方位向某方位。
影响因素:地势高低。
图上判别:等高线、分层设色图中的颜色、河道粗细、海洋、支流流向。
2
流程
描述词语:长短。
影响因素: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河流的位置。
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大部分都较短。
3
流域面积
描述词语:大小。
影响因素:高山峡谷地区,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流域面积大。
4
河道弯曲状况
描述词语:弯曲、平直。
影响因素: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
5
支流数量
描述词语:多少。
影响因素:高山峡谷地区,支流少;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即支流多。
6
支流排列形状
常见的排列形状有:
①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亚马孙河树枝状水系
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刚果盆地的水系。
▼刚果河向心状水系
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状分布。
▼海南岛放射状水系(不是一条河流)
④梳状水系(平行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淮河梳状水系
⑤扇形水系,如海河水系。
▼海河扇形水系
⑥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网状水系。
▼恒河三角洲网状水系
7
落差
描述词语:大小。
影响因素:相对高度。
3
模拟训练
1、读上面甲乙两图: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水文影响有哪两方面?(2分)
2、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
简析图中甲河段辫状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4分)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简图
(1)试判断B河流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3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勒泰地区农业今年发展迅速,种植业是当地农业的主要组成,图1为新疆局部区域图,图2为阿尔泰地区的气候资料。图3为阿尔泰地区有效灌溉面积变化。描述额尔齐斯河的水文特征。(3分)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渭河平原地区经济较发达,交通运输量大,但渭河的航运开发条件很差,请分析原因。
6、分析亚马孙涌潮能上溯200多千米的原因。
7、读下图,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8、读上图,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9、说明每年2、3月到5月亚马孙河河水泛滥淹没大片土地的原因。(4分)
10、从河流特征角度,简析长江湖北段多洪涝的主要原因。(4分)
11、从地形地势的角度,简析宜昌修建水电站的优势条件。(3分)
12、下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M、图N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刚果河和亚马孙河水文特征的相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流速降低;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2分)
2、河流含沙量大(1分);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1分);流域降水季节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1分)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1分)
3、(1)流量变化小(1分),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有湖泊调节;热带雨林植被覆盖面积广(评分说明:任答两点)(2分)。(3分)
4、(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夏汛为主(1分),汛期含沙量大(1分),结冰期长,有凌汛(1分),上游水能资源丰富(1分)。(任选3点,只需描述即可,无需原因)
5、河流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有结冰期,通航条件差。
6、亚马孙平原,下游河口地势平坦;喇叭形河口加速潮水的聚集;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推波助澜,加剧潮势。
7、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人工开凿运河。
8、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原因: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垦。
9、流域内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降水量多(1分);众多支流汇入大量河水(1分);河流沿岸地势低平而开阔(1分);水流缓慢,排水不畅(1分),河水水位上涨而淹没大片土地。
10、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2分)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排水不畅(2分)
11、地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峡谷多,有利于建坝。(3分)
12、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现象。(每点1分,答对4点得4分)
微专题: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角洲的形成
河流入海的区域,称为河口。
如果河流携带的泥沙超过了海洋的搬运能力,就会堆积形成一个烂泥滩,又叫三角洲。
来看看咱泥沙大户——黄河的三角洲,知道为什么中国大部分地区看不到蓝色的大海了吧?
三角洲不断伸展,在内部形成很多小水湾和潟湖。
潟湖植物繁茂会形成沼泽,泥沙填充会形成低地,最后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土地肥沃,是非常好的农业区。
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中国农业高产区,也是天朝最富的两个三角。
三角洲地区因为沉淀了含有有机质的淤泥,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能形成石油天然气。
意大利波河三角洲和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都是著名油气产地。
总之,三角洲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好的。
根据颜值,三角洲分为四种:
扇形三角洲很常见,尼罗河三角洲最完美,就是一把绿扇子。
鸟爪三角洲,典型的是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尖头三角洲,只有一条主河道,泥沙在河口堆积成沙嘴。
长江三角洲属于这种类型,江浙沪包邮的三角洲。
岛屿型三角洲,泥沙堆积成星罗棋布的沙岛。
世界最大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就是这种类型,这个三角洲养育了印度和孟加拉3亿多人口。
并不是所有河口都能形成三角洲。
对于含沙量较小的河流,泥沙无法堆积,河流和潮汐强烈冲刷河道,会形成喇叭形的三角湾,例如中国钱塘江三角湾。
三角湾也是钱塘江大潮的成因之一。
思维导图
典例在线
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河口地带地壳沉降,涌潮明显,常形成1.5~2.44米高的大潮。下图为亚马孙河流域示意图。
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10分
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材料一: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大部分位于孟加拉国,小部分位于印度。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下图为恒河三角洲的位置及孟加拉国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下面两幅为恒河三角洲某民居在不同季节景观图。
(1)分析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的原因。
(2)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你认为恒河三角洲的面积将会扩大还是缩小?说明理由。
(3)简述恒河三角洲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4)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推测该房屋采用“吊脚式”建筑的原因。
解题必备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2.河流堆积地貌
提示: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
参考答案
1、亚马孙河口地带位于地壳沉降区域(2分);流域内(降水季 节分配均匀,)植被覆盖高,(水土流失较少,)河流含沙量小(2分);加上河流流经广阔的平原地区,泥沙中途沉积,河口输沙量小(2分);河口地带潮汐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2分);有暖流流经,泥沙被大量带走,沉积作用弱。(2分)
2、(1)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两条大河冲积而成,泥沙数量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带来泥沙多;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易沉积;孟加拉湾海潮势力强,海水对河水顶托能力强。
(2)扩大:全球变暖,河流上游(青藏高原)冰川融化,河流流量增大,带来泥沙增多;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带来泥沙增多;全球变暖,农业热量条件增加,人们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带来泥沙增多。[来源:学。科。网]
缩小:全球变暖,蒸发加大,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小,带来泥沙减少;全球变暖,植被生长旺盛,水土流失减弱,带来泥沙减少;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三角洲。
(3)位于三角洲,地形平坦;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河流冲积,土壤肥沃。
(4)恒河三角洲,河网密布;雨季降水多且强度大;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水位上升快;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孟加拉湾风暴潮影响,海水易倒灌,导致河水泛滥,“吊脚式”建筑可以避免水患。
河流输沙量
河流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时段的输沙量,单位为千克或吨。
与含沙量关系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同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也影响输沙量的大小。
含沙量大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大;含沙量小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小。中国长江年平均含沙量仅0.54公斤/米3,而年输沙量高达4.78亿吨;辽河年平均含沙量为6.86公斤/ 米3,而年输沙量仅0.41亿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与水量关系
河流输沙量随时间变化。一年中最大输沙量在汛期,最小输沙量在枯水期,年际输沙量 也不一样,变化较年径流更为剧烈。在一次洪水过程中,最大输沙量与最大洪水量出现时间大体一致。
就一条河流而言,山区河段输沙能力强,河道以冲刷为主,输沙量沿程增加;平原河段河道以淤积为主,输沙量沿程减少。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降水来影响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降水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驱动力,全球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
人类活动
相比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河流输沙量的影响更大。人类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河流输沙量,其中水利工程以坝库建设为典型代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包括毁林开荒、采矿、城市化建设、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河流输沙量有显著影响。
习题链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含水量变化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及针对泥沙拥堵河道采取的措施等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同时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详解】(1)“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中游是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据此分析,冬春季节大风将沙丘(风沙区)的沙尘吹到河道堆积,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汛期河流水量大,将河道泥沙搬运走,因此形成高含沙水流。
(2)根据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可知,3月份雨带没到达此地,3月份河流流量增加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积雪融化缓慢,河流水流增加较慢,流速较缓,输沙能力弱,因此输沙率小;而7、9月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为主,此次降水强度比融雪大,流速较快,侵蚀力强,输沙能力强,输沙率高于3月。
(3)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干流严重淤堵,题目要求是提出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的入黄泥沙采取措施。从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
风沙区位于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此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
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地势地平,河道蜿蜒,汛期会泛滥成灾;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下游分布有农田,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引洪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汛期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